商铺名称:新乡市豫龙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联系人:秦经理(先生)
联系手机:
固定电话:
企业邮箱:908657473@qq.com
联系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应举镇
邮编:454000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智能安防网上看到的,谢谢!
超前小导管施工是伴随新奥法施工发展起来的一种超前预支护的施工方法,是隧道及地下工程主要的超前支护手段之一。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外一定距离,以一定的外插角向开挖工作面前方打设直径38~50mm的带注浆孔的钢管,长度一般为3.5~5.0m,并进行注浆,填充和固结岩体及土石的空隙,形成一定厚度的固结体。
产品优势:
1.操作简单、轻松易懂.
2.加热缩尖一步到位无需频繁加热。
3.比传统非一体加热省电20%
4.坚固耐用,采用铸钢模具.
5.机器采用一线开关线材,安全可靠.
6.噪音低 设备噪音低于国家标准5%更环保更节能.
7.对于壁厚较厚的壁管一次轻松缩至成型.
产品用途:
超前小导管主要用于断层破碎、浅埋段、洞口偏压段带等地段的注浆支护,是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常用的工具之一。
小导管缩尖机设备介绍:
全自动超前小导管缩尖机是由徐州迈斯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技术人员经过精心设计、多次实验而发明的全新工艺和设备,设备经过多次改良后,目前可以适合多数客户的使用需求。该设备可以实现超前小导管前端缩成圆锥型的尖头,原料通过自动夹紧送料机构送进高频感应加热炉、温度设置在再结晶温度850摄氏度左右,加热时间在6秒至8秒。加热后的半成品被送进缩尖主机,缩尖主机中4片旋转压型模具在高速旋转时将管件加热区域逐渐缩成圆锥形。
该设备采用简易流水线设计,安全、可靠,特别是缩尖主机采用台湾全新静音技术设计,现场噪音更低!成型效果更好!选配节能型高频感应加热炉,加热速度快、节能。
河南小导管锥形加工机/小导管缩径机
高频加热,即感应加热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来加热电导体(一般是金属)的方式,会在金属中产生涡电流,因电阻而造成金属的焦耳加热。感应加热器包括一个电磁铁,其中会通过高频的交流电,若物体有较大的磁导率,也可能会因为磁迟滞现象的损失而产生热。使用的交流频率依欲加热物品的尺寸金属种类,加热线圈和欲加热物品的耦合程度以及渗透深度来决定。
小导管冲孔机零部件优势:
1. 小导管冲孔机打孔模具、冲针均采用进口的Cr12Mov模具钢,高耐磨性、高强度的抗压性,大大增加了打孔的持久性,避免劣质材料模具引起打孔过程的折断停滞;
2. 小导管打孔机采用数控触摸屏,一键式输入设置,傻瓜式操作,解决了工地人员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的机器故障,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3. 送料机构采用进口双伺服电机,保证了送料的精度,旋转位置的精确,完全实现了按照图纸设计,保证了施工的质量;
4. 超前小导管打孔机控制柜采用进口电器PLC控制系统,为设备操作的精度提供了更好的保证;
5. 采用四瓣模具市的送料抓手设计,从而保证抓料更牢固,冲孔不晃动;
6. 设备液压油路拥有自身冷却系统,无论酷暑严寒还是室内室外,都能顺畅工作。
型号 |
YL50NCB |
||
加工管径 |
42mm |
生产能力 |
60根/小时 |
功率 |
55kw |
电压 |
380V |
模具 |
4瓣 |
重量 |
1200kg |
设备图片
于2013年9月被正式提出。经过了几年的前期准备与磨合,2016年开始,陆续有施工项目开始落地实施,消化了目前国内工程机械设备过剩的产能,再度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提供宝贵的发展机遇。
格栅拱具有结构简单、用钢量少、受力结构条件好、加工制造方便、架设工艺简单等优点,对于隧道软弱破碎围岩加强地段的施工和处理险情、坍方处理都是一种能应急而有效的施工措施和手段。
小导管缩尖机设备准备信息:
1、将本机置于平整地面,采用膨胀螺钉固定设备机体;
2、接通电源进线,其中缩尖主机选用最低50平方三芯的铜线。加热炉采用3根最低50平方的单芯铜线;(电源为380V50HZ);
3、冷却水桶内注入百分之80水位的纯净水(最好是软水),开启水泵,检测水路循环效果(系统不报警即为无误);
4、接通气路,采用直径10mm的气管接通气源两联件AFL2000,压力设置为0.2MPA即可;
5、缩尖主机前下网筛位置注入20L机油(用于润滑、冷却主机关键零部件);
6、空载试运行:启动电源、开启气泵、启动主机旋转、启动加热炉待加热状态,脚踏送进机构脚踏开关,检测工步时间是否正确、工步是否顺畅。
超前小导管
超前小导管配合型钢钢架使用,应用于隧道Ⅳ、Ⅴ级围岩拱部超前注浆预支护,其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m。
锚喷支护的作用有:
锚杆的作用有支承围岩、加固围岩、提高层间摩阻力,形成“组合梁”、“悬吊”作用;
喷射混凝土的作用有支承围岩、“卸载”、填平补强围岩、覆盖围岩表面减缓风化、阻止围岩松动、分配外力;
钢拱架的作用有加强限制围岩变形、作为超前支护的后支点、承受部分松弛荷载。
但同时也面临着三个问题,一个是技术空心化,第二个是产品低端化,还有一个是市场和领域的边缘化。这也是摆在我们前面的很大的挑战。中国做机器人,一定不是想着怎么去跟随,应该想着怎么弯道超车,或是去改变跑道,改变规则,利用我们的强项,能够去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