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序号
|
名 称
|
单 位
|
数 据
|
1
|
额定电压
|
kV
|
40.5
|
2
|
最高电压
|
kV
|
40.5
|
3
|
额定绝
缘水平
|
雷电冲击耐压(全波峰值)
|
kV
|
200*/215(断口)注:标准化185
kV
|
工频耐压(1分钟)
|
kV
|
95/118(断口)
|
4
|
额定电流
|
A
|
1600/2000
|
1600/2000/2500/3150
|
5
|
机械寿命
|
次
|
5000
|
6
|
六氟化硫气体额定压力(20℃时表压)
|
MPa
|
0.40
|
0.50
|
7
|
闭锁压力(20℃时表压)
|
MPa
|
0.3
|
0.40
|
8
|
最抵使用环境温度
|
℃
|
-40
|
-30
|
9
|
额定短路开断电流
|
kV
|
20
|
25
|
25
|
31.5
|
10
|
额定短路关合电流(峰值)
|
kV
|
50
|
63
|
63
|
80
|
11
|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热稳定电流)
|
kV
|
20
|
25
|
25
|
31.5
|
12
|
额定峰值耐受电流(动稳定电流)
|
kV
|
50
|
63
|
63
|
80
|
13
|
额定失步开断电流
|
kV
|
5
|
6.3
|
6.3
|
8
|
14
|
额定短路开断电流下的累计开断次数
|
次
|
20
|
15
|
额定短路持续时间
|
S
|
4
|
16
|
合闸时间(额定操作电压下)
|
S
|
≤0.1
|
17
|
分闸时间(额定操作电压下)
|
S
|
≤0.06
|
18
|
额定操作顺序
|
|
分-03s—合分
-180s—合分
|
19
|
额定开合单个电容器组电流
|
A
|
400
|
20
|
年漏气率
|
% / 年
|
≤1
|
21
|
六氟化硫气体水份含量(20℃时)
|
uL/L
|
≤150
|
22
|
配CT14型弹簧操动机构的额定操作电压
|
|
|
合闸线圈、分闸线圈电压
|
V
|
交流:220 380
直流:48 110 220
|
储能电机电压
|
V
|
交流:220
直流:220/110
|
23
|
六氟化硫气体重量
|
Kg
|
5
|
24
|
断路器(包括操动机构)重量
|
kg
|
1000
|
3.1.4 传动箱
传动箱为钢板焊接构件(图6),其作用是将机构输出的水平运动通过外拐臂、轴及内拐臂转换成断路器动触头的垂直运动;轴的两端装有转动密封圈。在外拐臂的上、下分别装有合闸缓冲器和分闸缓冲器,传动箱侧部的自封阀是断路器充、放气及管道连接的接口,可用于测量断路器水份用。瓷柱式断路器如果带CT时二次线由传动箱侧面引出。
3.2 灭弧原理
断路器的灭弧室为单压力压气式结构:即断路器内充有0.4-0.5Mpa表压的六氟化硫气体,分闸过程中,可动气缸对静止的触座作相对运动,气缸内的气体被压缩,与气缸外的气体形成压力差,高压力的六氟化硫气体通过喷口强烈吹拂电弧,迫使电弧在电流过零时熄灭,一旦分断完毕,此压力差很快就消失,压气缸内外压力恢平衡,由于静止的触座上装有逆止阀,合闸时的压力差非常小。
表2
序号
|
项目
|
单位
|
技术要求
|
测试条件或测试方法
|
1
|
动触头行程
|
Mm
|
95±2
|
测量动触头行程参见图13
|
2
|
触头开距
|
Mm
|
60±1.5
|
测量动、静弧触头间距离参见图13
|
3
|
极间合闸同期性
|
Ms
|
≤3
|
测量动、静弧触头极间距离之差参见图15
|
4
|
极间分闸同期性
|
Ms
|
≤2
|
测量动、静弧触头极间距离之差参见图16
|
5
|
主回
路电
阻
|
|
uΩ
|
1600A
|
2000A
|
2500A
|
直流电压降法测量,测量时通以电流100A
|
LW8-40.5(T)
(带CT)
|
≤150
|
≤120
|
≤100
|
LW8-40.5(T)
|
≤120
|
≤100
|
≤80
|
6
|
刚合速度
|
M/s
|
3.2±0.2
|
额定气压、测量方法参见图15
|
7
|
刚分速度
|
M/s
|
3.4±0.2
|
额定气压、测量方法参见图16
|
8
|
合闸缓冲行程
|
Mm
|
10-1+0.5
|
在合闸状态下参见图6
|
9
|
合闸缓冲的定位间隙
|
Mm
|
1-2
|
在合闸状态下参见图6
|
10
|
局部放电
40.5kV
25.7kV
|
PC
|
20
|
额定气压下,用局部放电测量仪,在断路器两出线端施电压40.5kV,停留1分钟测量,再将电压均匀降至25.7kV测量
|
PC
|
10
|
3. 3 互感器
3. 3. 1 互感器两种型号,LW8-40.5(T)·LW型供测量用,LW8-40.5(T)(A)·LW型为10P级,供差动或过流保护用。用户可根据需要装LR-40.5(A)·LW型或LRD-40.5(A)·LW型互感器。每一种规格有四个接头,可以获得三种电流比,利用互感器接线板可以方便的改变电流比,操作时将罩壳打开即可。断路器用常规互感器的技术参数见表4。高精度电流互感器的技术参数见表3。
表3 LW8-40.5(T)断路器内附高精度电流互感器技术参数
序
号
|
型 号 规 格
|
接线抽头
|
电流比
|
最高可达
准确级
|
额定负荷
(VA)
|
备注
|
1
|
LR—35一100
|
K1—K2
|
50/5
|
0.5
|
7.5
|
加高
|
K1—K3
|
75/5
|
0.5
|
10
|
K1—K4
|
100/5
|
0.2
|
10
|
2
|
LRD—35—200
|
K1—K2
|
100/5
|
0.2
|
15
|
加高
|
K1—K3
|
100/5
|
0.2
|
15
|
K1—K4
|
150/5
|
0.2
|
15
|
3
|
LR—35一300
|
K1—K2
|
150/5
|
0.2
|
15
|
|
K1—K3
|
200/5
|
0.2
|
15
|
K1—K4
|
300/5
|
0.2
|
15
|
4
|
LR一35一400
|
K1一K2
|
200/5
|
0.2
|
15
|
|
K1一K3
|
300/5
|
0.2
|
15
|
K1一K4
|
400/5
|
0.2
|
15
|
5
|
LR一35一600
|
K1一K2
|
300/5
|
0.2
|
15
|
|
K1一K3
|
400/5
|
0.2
|
15
|
|
K1一K4
|
600/5
|
0.2
|
20
|
|
6
|
LR一35一800
|
K1一K2
|
400/5
|
0.1
|
20
|
|
K1一K3
|
600/5
|
0.1
|
20
|
K1一K4
|
800/5
|
0.1
|
20
|
7
|
LR一35一1000
|
K1一K2
|
600/5
|
0.1
|
20
|
|
K1一K3
|
800/5
|
0.1
|
20
|
K1一K4
|
1000/5
|
0.1
|
20
|
8
|
LR一35一1200
|
K1一K2
|
800/5
|
0.1
|
25
|
|
K1一K3
|
1000/5
|
0.1
|
25
|
K1一K4
|
1200/5
|
0.1
|
25
|
9
|
LR一35一1500
|
K1一K2
|
1000/5
|
0.1
|
30
|
|
K1一K3
|
1200/5
|
0.1
|
30
|
K1一K4
|
1500/5
|
0.1
|
30
|
10
|
LR一35一1800
|
K1一K2
|
1200/5
|
0.1
|
30
|
|
K1一K3
|
1500/5
|
0.1
|
30
|
K1一K4
|
1800/5
|
0.1
|
30
|
11
|
LR一35一2000
|
K1一K2
|
1500/5
|
0.1
|
30
|
|
K1一K3
|
1800/5
|
0.1
|
30
|
K1一K4
|
2000/5
|
0.1
|
30
|
12
|
LR一35一2500
|
K1一K2
|
1800/5
|
0.1
|
30
|
|
K1一K3
|
2000/5
|
0.1
|
30
|
K1一K4
|
2500/5
|
0.1
|
30
|
|
|
|
|
|
|
|
|
注:(1)LR型与LRD型即测量用电流互感器与保护用电流互感器,在同一栏中LR型不具有准确限值系数,表3额定负荷栏中括号内数据专指LW8-40.5(T)(A)型内附CT。
(2)本断路器内附互感器为穿心式套管型电流互感器。
(3)本厂可根据用户要求,设计制造特殊CT,如准确级为0.2级、0.1级或0.5S级、0.2S级,额定负载阻抗加大,电流比变化,额定二次电流为1A,准确限值系数提高等,各种具体技术参数可通过协商进行解决。对于LW8-40.5(T)(CT)型断路器,互感器400/5以下变化,装配数量超过6只,各种技术参数需通过协商解决。
表4 LW8-40.5(T)常规电流互感器技术参数
序
号
|
型号规格
|
接线抽头
|
电流比
|
准确级
|
额定负荷
(VA)
|
准确限值
系数
|
1
|
LR一35A·LW一200
|
K1一K2
|
100/5
|
5
|
15
|
/
|
K1一K3
|
150/5
|
3
|
15
|
/
|
K1一K4
|
200/5
|
3
|
15
|
/
|
2
|
LRD一35A·LW一200
|
K1一K2
|
100/5
|
10P
|
15
|
5
|
K1一K3
|
150/5
|
10P
|
15
|
10
|
K1一K4
|
200/5
|
10P
|
15
|
10
|
3
|
LR一35A·LW一400
|
K1一K2
|
200/5
|
0.5
|
15
|
/
|
K1一K3
|
300/5
|
0.5
|
15
|
/
|
K1一K4
|
400/5
|
0.5
|
15
|
/
|
4
|
LRD一35A·LW一400
|
K1一K2
|
200/5
|
10P
|
20
|
10
|
K1一K3
|
300/5
|
10P
|
20
|
10
|
K1一K4
|
400/5
|
10P
|
20
|
10
|
5
|
LR一35A·LW一600
|
K1一K2
|
300/5
|
0.5
|
15
|
/
|
K1一K3
|
400/5
|
0.5
|
15
|
/
|
K1一K4
|
600/5
|
0.5
|
15
|
/
|
6
|
LRD一35A·LW一600
|
K1一K2
|
300/5
|
10P
|
20
|
10
|
K1一K3
|
400/5
|
10P
|
20
|
10
|
K1一K4
|
600/5
|
10P
|
20
|
10
|
7
|
LR一35A·LW一800LRD
|
K1一K2
|
400/5
|
0.5
|
25
|
10
|
10P
|
K1一K3
|
600/5
|
0.5
|
25
|
15
|
10P
|
K1一K4
|
800/5
|
0.5
|
30
|
20
|
10P
|
30
|
8
|
LR一35A·LW一1000
LRD
|
K1一K2
|
600/5
|
0.5
|
25
|
15
|
10P
|
K1一K3
|
800/5
|
0.5
|
30
|
20
|
10P
|
30
|
K1一K4
|
1000/5
|
0.5
|
30
|
20
|
10P
|
30
|
9
|
LR一35A·LW一1200
LRD
|
K1一K2
|
800/5
|
0.5
|
30
|
20
|
10P
|
30
|
K1一K3
|
1000/5
|
0.5
|
30
|
20
|
10P
|
30
|
K1一K4
|
1200/5
|
0.5
|
30
|
20
|
10P
|
30
|
10
|
LR一35A·LW一1500
LRD
|
K1一K2
|
1000/5
|
0.5
|
30
|
20
|
10P
|
30
|
K1一K3
|
1200/5
|
0.5
|
30
|
20
|
10P
|
30
|
K1一K4
|
1500/5
|
0.5
|
30
|
20
|
10P
|
30
|
11
|
LR一35A·LW一1800
LRD
|
K1一K2
|
1200/5
|
0.5
|
30
|
20
|
10P
|
30
|
K1一K3
|
1500/5
|
0.5
|
30
|
20
|
10P
|
30
|
K1一K4
|
1800/5
|
0.5
|
30
|
20
|
10P
|
30
|
12
|
LR一35A·LW一2500
LRD
|
K1一K2
|
18000/5
|
0.5
|
30
|
20
|
10P
|
30
|
K1一K3
|
2000/5
|
0.5
|
30
|
20
|
10P
|
30
|
K1一K4
|
2500/5
|
0.5
|
30
|
20
|
10P
|
30
|
(4)对于表3中200/5以下电流比的电流互感器,为保证其应有的精度,使用时负荷应相匹配。应根据我厂提供的测试合格证的参数进行选择。
(5)定货时必须注明互感器的规格型号电流比、准确级、额定负荷等参数,如未注明则按常规电流互感器参数供货。
(6)表3“备注”一档中加高CT实际高度为两只CT高度,在装有此类CT时,装配数量相应减少。
3.3.4 互感器的装配位置符合下述规定:当用户无特殊要求时,LRD型在下方,LR型在上方,如用户有特殊要求,可按用户要求进行装配。
3.3.5 互感器接线
互感器的接线图22进行,接线板上导线面积为2.5mm2。
3.3.6 铭牌
互感器铭牌置于机构箱左门内侧。
3.4 操动机构
3.4.1 操动机构主体部分见图15,CT14型弹簧机构采用夹板式结构,机构的储能驱动部分和合闸驱动部分为凸轮一四连杆机构,在机构的右、中侧板之间布置着凸轮、半轴、扇形板、输出轴、缓冲器、“分”、“合”指示牌、合闸电磁铁等部件;在机构的左、中侧板之间布置关棘轮、驱动块等零部件;转换开关、计数器、手动“分”、“合”按钮等分别布置在机构的上中部;储能电机、加热器等布置在机构的下方;在左侧板的外面装有接线端子、自动开关等;切换电机回路的行程开关布置在右侧板下边;储能弹簧分别布置在左、右侧板的外侧;机构通过固定在机构下部的两个角钢和后面的两个角钢上的安装孔,用M16的螺栓安装在机构箱内,再通过机构箱后面的安装孔用4个M20的螺栓与断路器相连结。
3.4.2 CT14型弹簧操动机构的合闸弹簧的储能方式有电动机储能和手力储能;合闸操作有合闸电磁铁操作和手动按钮操作;合闸操作有分闸电磁铁操作和手动按钮操作。
3.4.3 储能电机,采用HDZ型交直流两用单相串激电动机,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能5。
表5
额定工作电压(V)
|
直流:220/110交流:220/110
|
额定功率(W)
|
900
|
正常工作电压范围
|
85%—110%额定工作电压
|
额定工作电压下储能时间(S)
|
小于15
|
3.4.4 储能手柄:采用700毫米长(直径20毫米)的储能手柄时最大操作力小于370N。
3.4.5 合闸电磁铁:采用螺管式电磁铁,其技术参数如表8所示。
表6
额定工作电压(V)
|
~220
|
~380
|
—48
|
—110
|
—220
|
额定工作电流(A)
|
3.5
|
2
|
10.5
|
4.6
|
2.3
|
20℃时线圈电阻(Ω)
|
3.9
|
10.2
|
4.5
|
24
|
95
|
正常工作电压范围
|
85%~110%额定工作电压
|
|
|
|
|
|
|
|
|
3.4.6 分闸电磁铁:采用螺管式电磁铁,由独立电源供电,其技术参数如表7所示。
表7
额定工作电压(V)
|
~220
|
~380
|
—48
|
—110
|
—220
|
额定工作电流(A)
|
3.5
|
2
|
13.7
|
6
|
3
|
20℃时线圈电阻(Ω)
|
7
|
23.5
|
3.5
|
18.3
|
74.3
|
正常工作电压范围
|
65%~120%额定工作电压,小于30%额定电压连续3次操作不得分闸。
|
1. 4。7 机构输出轴工作转角57—60度;重量约400kg。
3.4.8 辅助开关,选用F9-161A/W型,共有8对常开触点,8对常闭触点,允许长期通过电流不小于10A。
3.4.9 行程开关具有一对转换触头,触头能通过持续电流不小于10A。
3.4.10 接线端子能通过的持续电流不小于10A。
3.4.11 二次控制回路原理图及接线图见图26a~26d。
3.5 断路器的传动系统及动作原理。
3.5.1 电动合闸
合闸弹簧储能见图18,由电动机带动偏心轮(1)按图示方向转动,通过紧靠在偏心轮表面的滚轮(2)推动驱动块(3)作上下摆动,从而带动驱动棘爪(5)上下摆动,推动棘轮(7)按图示方向转动,棘轮与储能轴(8)是空套的,在储能开始时电机只带动棘轮作空转,当转到固定在棘轮上的轴销(14)与固定在储能轴上的驱动板(11)顶住以后,棘轮就通过驱动板带动储能轴也按图示箭头方向转动。挂弹簧拐臂(13)与储能轴是键联接,储能轴的转动带动了挂弹簧拐臂也按图示箭头方向转动,将合闸弹簧(16)拉长。当储能轴转到将合闸弹簧拉到最长们置后,再向前转一点(约4·)储能轴就会被合闸弹簧带动自行过中,这时行程开关切断储能电机电源,驱动板将固定在驱动棘爪上的靠板(6)推开,驱动棘爪抬起,保证驱动棘爪与棘轮可靠脱离。
电动合闸见图19,图表示已储能时合闸操作系统的位置,实线图表示机构处于分闸并储能时该系统的位置,图19b表示机构处于合闸并已储能时该系统的位置。双点划线表示操作系统实行“合闸操作”的状态。
合闸过程如下:机构接受合闸信号以后,合闸电磁铁(1)的铁芯被吸向下运动,拉动导板(2)也向下运动,使杠杆(3)顺时针方向转动,杠杆(3)的转动带动固定在定位件(9)上的滚子(10)运动,推动定位件(9)逆时针转动,解除储能维持,合闸弹簧释放其通用能量,通过连杆传递到断路器传动箱的外拐臂上,使内外拐臂转动,并由内拐臂经绝缘连杆推动动触头向上运动,使断路器合闸,与此同时,外拐臂的转动使分闸弹簧储能。
3.5.2 手动合闸:按动合闸按钮(7),通过调节螺杆推动定位件(9)作逆时针转动完成合闸操作(见圈23)。
3.5.3 自由脱扣。见图20。当机构处于分闸并且合闸弹簧已储能的位置时,如图20a所示凸轮连板机构的扇形板(4)由复们弹簧(1)拉动复位到图示位置,半轴(2)由本身复位弹簧带动复位到图示位置。这时凸轮连杆机构完成了合闸的全部准备动作,一旦接受了合闸信号,定位件(6)抬起,将储能轴(凸轮5)的储能维持解脱,凸轮连杆机构的主要驱动元件凸轮(5)在合闸弹簧的带动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凸轮转动过程中,凸轮工作推动滚轮(7)向下方运动,带动连板(3)、扇形板(4)作逆时针转动,直到扇形板与半轴扣住为止,这时连板与扇形板(4)的公共转轴成为凸轮连杆机构合闸四连杆的一个临时支点,使连板(3)、连板(8)和输出拐臂(9)组成的一组合闸四连杆向合闸方向运动,当合闸弹簧拉到最短位置时,凸轮停止转动,如图20b所示,输出轴旋转一个合闸转角,上述四连杆完成了合闸动作。在凸轮连杆机构的整个合闸过程中,包括合闸开始和合闸终了,一旦凸轮连杆机构的半轴作顺时针转动,扇形板与半轴间的扣接就会被解除,连板(3)与扇形板(4)的公共储能轴(10)的临时支点将发生位移,破坏了合闸四连杆的运动,输出轴的合闸动作也就立即结束,并在分闸弹簧的作用下实现分闸,也就是实现自由脱扣。
3.5.4 重合闸:图20d画出了凸轮连杆机构处于合闸并且合闸弹簧已储能的位置,这时一旦半轴作顺时针转动,合闸四连杆会象上面叙述的一样完成分闸动作,而合闸弹簧早已准备好了进行再一次合闸动作,即实现一次自动重合闸。在使用中断路器可以完成“分—0·3秒—合”成功或“分—0·3秒一合分”不成功的自动重合闸操作,重合闸仍保证铭牌开断容量。
3.5.5 分闸操作:分闸操作分为手动按钮操作和分闸电磁铁操作两种,如图21所示。
电动分闸操作,如图21所示,半轴(8)的位置为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的位置,当弯板(5)下方的分闸电磁铁(1)接到分闸信号,分闸电磁铁里的铁芯就被吸合向上运动,推动顶杆(6)向上运动,顶杆推动弯板(5)作图21b双点划线所示方向运动,从而带动半轴作同样方向的转动,当半轴转到一定位置时,扇形板与半轴的扣接解除,他闸弹簧释放能量,带动拐臂反向转动,使动触头向下运动,断路器分闸。分合闸缓冲是为了吸收触头在分、合闸动作完成后所剩余的动能,并限制动触头的终止位置。
手动分闸操作:当用手按分闸按钮,固定在半轴上的弯板作顺时针方向运动,从而完成了断路器的
分闸操作。
3.5.6 手动合闸:在机构与断路器连接之后应进行慢合试动作,以排除整个系统的卡阻现象。操作时先将机构的合闸弹簧取下,并且将棘爪上的靠板卸掉,用手力储能的办法使储能轴转轴到储能位置后,用手推合闸按钮将定位件抬起,然后用手力储能手柄渐渐驱动储能轴向合闸方向转动,直到合闸完毕,在整个慢合过程中,手柄上应无特大阻力或“跳跃性反力”(即机构的负载应均匀的增大或减小)。在慢合手应注意重新装上合闸弹簧和棘爪上的靠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