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郝经理(先生)

联系手机:15621358721

固定电话:52785534

企业邮箱:2659192757@qq.com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智能安防网上看到的,谢谢!

今日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智能安防网资讯
    年产3万吨玻璃纤维制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点
    发布者:ztxdbj  发布时间:2020-04-18 10:12:52  访问次数:165

    项目名称:年产3万吨玻璃纤维制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点

    项目市场前景

    (一)行业背景及历史沿革: 玻璃纤维工业,奠基于上个世纪30年代,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门 独立的工业体系,目前玻璃纤维有数千个品种规格,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有5万多种用途,成为现代工业材料家族中重要的一员。玻璃纤维(简称玻纤)是采用各色废旧玻璃经过一系列加工而成的玻纤半成品,其性质和用途十分广泛,其细度为0.003mm-0.006mm,产品细如丝,软如棉、抗拉力强、颜色银白、无*毒无味、耐酸、耐碱、耐腐蚀、耐高温,绝缘性能好,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石油化工、建筑、交通运输等部门。

    (二)玻璃纤维大致分为:中碱纤维、无碱纤维、高碱纤维。中碱纤维主要用于玻璃钢、防腐、防尘、墙体、装饰等;无碱纤维主要用于电子、信息等方面;高碱纤维在我国未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利用。

    2017年全国玻纤纱产量约408万吨,同比增长约12.7%,近期持续受益于欧美经济复苏及国内应用结构的改善(如国内汽车轻量化领域应用同比增幅在15%左右,电子领域的应用受益于国内产业投资高景气)。中长期玻纤需求持续有增长——产品升级、渗透率/应用领域提升。据欧文斯科宁判断,玻纤行业需求增速约为全球工业产值增速的1.6倍,按照未来三年全球工业产值增速3%(中国约6%)来计算,玻纤行业需求增速约5%(中国接近10%)。

    (三)市场发展前景: 玻纤应用领域和渗透率不断变化,近两年表现最为明显的是热塑纱和风电纱。

    玻纤在汽车领域应用广泛,近年来自主品牌发展迅速。目前玻纤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包括发动机防护板、前端支架、保险杠缓冲梁、仪表板骨架、车门板、蓄电池托架、行李架等上百个部件。其中保险杠等部位主要是替代钢铁材料,而行李架等部位主要是替代ABS 树脂。大量欧洲汽车品牌已经大规模使用玻纤复合材料,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上的应用相对较少,但近两年自主品牌发展迅速。如名爵锐腾、吉利博越,都将热塑性玻纤复合材料应用于整车生产。

    热塑性复合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用LFT-D 材料制成的畜舍清洁型漏粪地板,可以满足大型养殖企业规模化需求,国内市场空间有望突破700 亿;用玻纤聚氨酯复合材料制造的井盖,在满足新国标的同时,重量比铸铁井盖要轻三分之二,使用寿命是铸铁井盖的2 倍,而价格只是铸铁井盖的80%,国内市场空间有望突破600 亿。此外,其应用领域也进一步拓展至建筑模板、集装箱托盘等,使用范围不断延伸。

    (四)项目未来发展规划: 采用池窑拉丝工艺取代落后的坩埚拉丝工艺,是加快玻纤工业产业化进程,实现高新技术化,使玻纤工业成为建材工业将来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之一;从规模能力上,重点发展3万吨级以上的池窑拉丝生产线。因此,我国玻璃纤维行业不仅仅只面临着挑战,而且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每年需进口高档玻璃纤维纱约10万吨左右,高品质的玻纤产品,国际、国内市场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项目基本情况

    (一)建设背景:我国玻纤业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进口和出口一直呈双向增长态势,尤其是随着玻纤产业的蓬勃发展,进出口更是保持高速增长,国内需求量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却只有山东、浙江、四川等省份有较大规模的玻纤生产基地,山西作为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尤其是晋中市,更是拥有大量的制造玻纤所用原材料,工业水平优势明显,是大力发展玻纤行业的优选之地。

    (二)建设地点:灵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介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年产3万吨的玻璃纤维制品

    (四)产品名称和类型:热塑性玻纤复合材料

    (五)技术工艺和技术路线:池窑拉丝生产线

    (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预计总投资3亿元

    年产3万吨玻璃纤维制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点

    年产3万吨玻璃纤维制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点更多案例模板参考或报告的定做详询 中投信德郝东15621358721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免责声明:智能安防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电话:0571-87774297。
0571-8777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