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个生猪生产及消费大国。据统计,2006年我国生猪存栏4.7亿头,出栏商品猪5.865亿头。如果全期料肉比按3.0、蛋白质饲料(主要是豆粕)用量按15%算,年出栏猪就得消耗2400万吨蛋白质饲料。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紧缺,70%需要从国外进口,2007年我国从国外进口大豆3320万吨,这种对进口蛋白质原料的高度依赖性导致蛋白质原料的价格高居不下,无形中加重了生猪养殖的成本。
而目前多数饲料的蛋白质含量都大大超过猪的需要量,过量的蛋白质不仅氮的利用效率低(33%)、排泄物中氮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如4.5亿头猪计,年氮排出量为48 亿公斤,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而且增加氮周转、排泄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以及尿能的损失,导致能量的利用效率下降:蛋白质每超过1%(相当增加豆粕用量23 kg/t)将使能量的可利用率降低约1%,无疑日粮蛋白质水平过高对养猪生产十分不利。
低蛋白日粮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低蛋白日粮概念
低蛋白日粮是相对于典型日粮或按某一饲养标准配制的日粮而言,蛋白质水平较低的日粮。与高蛋白日粮相比,低蛋白日粮的限制氨基酸种类较多和限制程度较大,日粮限制性氨基酸的满足程度制约低蛋白日粮的蛋白水平。
低蛋白日粮理论基础
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实质上是对氨基酸的需要。高蛋白日粮通过高蛋白水平来满足动物对限制性氨基酸的需要,在满足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需要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其他必需氨基酸的浪费。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并补充一些人工合成氨基酸满足动物对限制性氨基酸需要,可明显减少必需氨基酸的浪费。
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在动物中的营养作用,犹如由二十多块木板条围成的木桶,每块木板条代表一种氨基酸,蛋白质的生产效果犹如木桶里的容水量。 如果饲料缺乏某种氨基酸,即如木桶上的某块木板短缺,其它木板条再长盛水量也不能增加,生产水平只停留在最短的一条木板的水平上,这种氨基酸限制了蛋白质的利用率,称为限制性氨基酸,这就是氨基酸平衡的木桶原理。
降低日粮蛋白水平,补充必需氨基酸,随着氨基酸满足程度的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逐步改善。由此可以看出,就动物生长而言,氨基酸满足程度比日粮的蛋白水平更为重要。
早在1944年,Block和Bolting就得出生长动物的氨基酸需要量可以由动物体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来确定的结论。Howard(1958)最先提出理想蛋白质的概念, Mitchell(1964)给出了理想蛋白质的正式定义,即“所缺乏的是一个比较的尺度,用氨基酸的混合物或可以被完全消化和代谢的蛋白质来表述,这一氨基酸混合物与动物维持和生产的氨基酸需要量相比,其组成应完全一致”。 近20年来,许多研究者致力于研究猪的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并且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而添加合成氨基酸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就是将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的理论应用于实际。Wang和Fuller(1990)将理想蛋白质定义为每一种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总量都具同等限制性的日粮蛋白质。如果一个日粮缺乏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则可以通过添加不足的必需氨基酸来改变蛋白质的沉积的速度,如果日粮中缺乏非必需氨基酸,则添加任何氨基酸都会改变氮沉积。现在普遍认为,理想蛋白质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
所谓的低蛋白日粮是指将日粮蛋白质水平按NRC推荐标准降低2%~4%,通过添加工业合成氨基酸,降低蛋白原料用量来满足动物对氨基酸需求(即保持氨基酸的平衡)的日粮。
降低日粮蛋白水平时日粮的限制氨基酸种类较多和限制程度较大,因此日粮蛋白水平降低程度与该水平时日粮添加的合成氨基酸种类和水平能否满足日粮氨基酸的缺乏种类和缺乏程度影响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