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电火花加工精度完善的编程经验
在数控机床——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数控电火花穿孔机,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加工程序编制中,方法、技巧使用得当,对保证和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有重要的意义。
1 消除公差带位置的影响
零件的许多尺寸标注有公差,且公差带的位置不可能一致,而数控程序一般按零件轮廓编制,即按零件的基本尺寸编制,忽略了公差带位置的影响。这样,即使数控机床的精度很高,加工出的零件也有可能不符合其尺寸公差要求。如图1所示零件,Ø40尺寸为基轴制,Ø35尺寸为基孔制过渡配合,Ø25尺寸为基孔制过盈配合,3个尺寸的公差带位置不同,如果编程仍按其基本尺寸Ø40、Ø35与Ø25,而不考虑公差带位置的影响,就可能使某个尺寸加工不符合要求。
(1)按基本尺寸编程,用半径补偿考虑公差带位置
即仍然按零件基本尺寸计算和编程,使用同一车刀加工各处外圆,而在加工不同公差带位置的尺寸时,采用不同的刀具半径补偿值。用这种方法,要先知道刀尖圆弧半径(此零件加工轨迹与X轴、Z轴平行,可不必知道刀尖圆弧半径),所以使用不便,且只能适用于部分数控系统。
(2)改变基本尺寸和公差带位置
即在保证零件极限尺寸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基本尺寸和公差带位置。一般按对称公差带调整,调整后的基本尺寸及公差。编程时按调整后的基本尺寸进行,这样在精加工时用同一把车刀,相同的刀补值(本例加工轨迹与X轴、Z轴平行,可不刀补),就可保证加工精度。当然,如果零件最终还要精加工(如精磨),为保证磨削余量充裕,也可将基本尺寸稍稍加大(此时,公差带就不对称)。
2 消除机床间隙的影响
当数控机床长期使用或由于其本身传动系统结构上的原因,有可能存在反向死区误差。这时,可在数控编程和加工时采取一些措施,以消除反向死区误差,提高加工精度。尤其是当被加工的零件尺寸精度接近数控机床的重复定位精度时,更为重要。 3 减小数控系统累积误差的影响
数控系统在进行快速移动和插补的运算过程中,会产生累积误差,当它达到一定值时,会使机床产生移动和定位误差,影响加工精度。以下措施可减小数控系统的累积误差。
(1)尽量用绝对方式编程
绝对方式编程以某一固定点(工件坐标原点)为基准,每一段程序和整个加工过程都以此为基准。而增量方式编程,是以前一点为基准,连续执行多段程序必然产生累积误差。
(2)插入回参考点指令 机床回参考点时,会使各坐标清零,这样便消除了数控系统运算的累积误差。在较长的程序中适当插入回参考点指令有益于保证加工精度。有换刀要求时,可回参考点换刀,这样一举两得。
本文由苏州中航长风数控科技有限公司:线切割机床,快走丝线切割,中走丝线切割,电火花线切割,电火花穿孔机,成型机,取断丝锥机-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