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发展迅速,在建和核准项目规模已突破原有规划
* 过多上马二代机型带来长期风险,规模不宜过大
* 应高度重视约束条件,防止过多过快开工核电项目
路透北京1月11日电---中国核电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有政府研究人士撰文指出,应高度重视约束条件和安全性,合理把握核电发展规模和节奏.
最新一期了望周刊刊登国务院研究室范必的文章称,目前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新建核电厂大都采用第三代技术,已运行的400余座二代或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将在未来的20年左右陆续退役.只有中国还在大量批准新上二代机组,容易带来长期风险.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核准核电机组32台,装机容量3,486万千瓦,已运营和核准的核电机组达4,393万千瓦,超过国务院批准的2020年核电4,000万千瓦的装机规模,已完成厂址可行性研究,准备新上的核电项目总规模为2.26亿千瓦.
"很多业内人士一方面为核电春天的到来欢欣鼓舞,另一方面也对现有的条件是否能支撑大规模核电建设表示了忧虑."文章称,新上核电项目带来的巨额投资可以拉动GDP,但由于缺少足够的实施条件,项目开工和运行後会带来很多新问题,对此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文章指出,核电不同于其他的能源形式,对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目前中国在建和拟建核电项目的规模已经不小,人才、装备制造、核燃料、运营维护、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配套能力绷得很紧.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在近期内过多过快上马核电项目,有可能危及核电的长期健康发展.
**过多上马二代机型带来长期风险**
范必指出,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世界核电发展经历了三代技术.第一代技术证明了核能发电技术上可行,第二代技术证明核电在经济上可行.但苏联切尔诺贝利和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两次重大核事故说明,二代核电站的设计低估了发生严重事故的可能性.
90年代,美国和欧洲明确要求新建核电站必须在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上满足一定条件,国际上把这类核电站看作是第三代核电站,其严重事故概率比二代低100倍以上.
经过招标,中国选择了美国西屋公司三代AP1000作为核电发展的技术路线.但是,由于AP1000首台机组开工建设两年後,即2011年才能批量化发展,国内不少地方和企业为了快上核电项目,纷纷选择了二代改进型.这种机型缺乏预防类似切尔诺贝利和三哩岛核电站严重事故的安全措施.
文章分析指出,如果在现有九个二代机组厂址上继续扩建同样机型,二代机组将达到57台5,314万千瓦,运行寿期达60年.假设这些机组到2020年全部建成,意味着它们要到2070-2080年才能退役.到那时,三代核电机型早已落後,具有固有安全特性的第四代核电机组已经普及,甚至第五代可控核聚变示范堆已经开始运行.
而在这60-70年中,世界上只有中国仍有大量设计安全水平较低的二代核电机组在运行,安全风险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因此,批量建设二代机组应十分谨慎,规模不宜过大.
此外,核电高端人才缺乏,行业投资风险加大,核电装备制造水平不高,核安全监管能力需进一步强化,以及核燃料供应与後处理能力不足等等都将为核电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核电目标不宜过高,加快燃料走出去**
针对上述隐忧,范必建议,在调整核电中长期规划时,中国核电发展目标不宜定得过高;并加快实施燃料"走出去"战略,力争未来5-10年在铀资源开发、铀浓缩、燃料元件制造和乏燃料後处理等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
他称,为防止一些地方和企业不顾客观条件,过多、过快开工核电项目,国家应当通过规划调整国内外各方面对未来的预期,可以考虑将2020年的运行装机容量控制在7,000万千瓦以下,加上在建机组,总规模控制在1亿千瓦左右.